我国正在从以引进与仿制、低端加工、粗放经营管理等为特征的制造业,向以自主研制与创新、数字化集成制造、企业间协同管理等为内涵的“智能化”制造业方向阔步迈进。
谈起ERP(企业资源计划),它在国内“流行”已不是一两年时间了,并成为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“必修课”。但谈到“上ERP ”,国内许多企业则“又爱又怕”。爱的是ERP代表着一种先进的工具,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动力;而与此同时,企业不得不面临国内ERP失败率居高不下的
按照甲骨文创始人兼CEO拉里·埃里森给全球企业级应用软件业提出的“残酷”命题:只有大而全的软件公司才能生存于未来。要让无论在资本实力还是在商业资源上都相对弱小的国产ERP厂商们接受这一命题,无异于是一场推倒重来式的革命。
成功的ERP实施首先要有明确的项目目标。对用户而言,成功上线只能看成是ERP项目的一个目标,项目的最后成功必须是用户方的所有人都说好。企业80%的问题其实是由20%的原因造成的。抓住了最主要的20%的原因,在ERP实施过程中加以解决和优化,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条件下,
当今国内制造业企业的ERP实施可谓进行得如火如荼,就其使用效果也是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只要这个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,就会面临对各项资源计划进行管控的问题,就有实施ERP系统的需求,所以在探讨ERP是否该上方面,用一句广告语来说是:“早上(用)早主动(轻松)”。
明智的CIO们正尝试着在不删除遗留系统的前提下,将基于网络的新技术融入到客户数据应用中。但是在投入运行之前,他们需要制定一个数据管理战略。CIO们需要找到其他方法来对CRM系统中不一致的地方进行修正。这一步虽然简单,但是却很重要。他说,“他们需要后退一步,然后
2003年,中国软件市场销售额达到400亿元左右,软件市场进一步升温。在几百亿元的市场规模下,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:软件项目成功率非常低。根据统计,超过80%的项目不能在最初估计的预算和进度内成功交付。这对用户和厂商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,对于软件产业的健康成长也非
5年前,麦肯锡顾问大前研一曾大胆预言:大连将成为中国新兴的IT外包中心,特别是对日的BPO业务将引领中国的发展。5年后,大连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/28的软件产业,也许还不够抢眼,但其销售收入及出口额60%和78%的增长速度,远远超过了其GDP16.2%的平均增速。
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,我国ERP应用之所以“南橘北枳”,在于西方是通过ERP来固化企业内业已形成的先进有效的生产管理流程,而中国企业这个过程却正好相反:它们更多地是希望通过ERP在短时间内提升经营管理 水准,迅速改变管理和业务流程上的落后。然而由于中国许多企业